文:清科研究中心 万潇
“独角兽”企业的概念由著名女风险投资人aileen lee于2013年首次提出,指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2017年科技部公布中国独角兽企业上榜名单,2018年各地资本市场均向独角兽企业抛出橄榄枝,将“独角兽”概念推向高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直以来,各股权投资机构都以捕捉到独角兽企业作为出色投资业绩的典型象征。但同时,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速度过快,部分企业估值虚高,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等现象已经引起了投资机构的重视。未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资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机构投资活动将趋于谨慎。总体来说,独角兽企业的诞生本质上是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商业机会变现,而股权投资则是这些优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推手。这些独角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新经济的增长动力,不仅是初创企业中的佼佼者,也是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此背景下,清科研究中心重磅推出《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可以一览全球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并深入了解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其成长环境。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中国独角兽企业长成的政策环境,然后从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估值分布和成立时间分布四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蚂蚁金服和京东物流这两只“超级独角兽”。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和孵化企业,接着介绍了投资机构“捕中”独角兽企业的整体情况。报告最后分析了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从政策引导、机构投资和企业发展三个方面展望未来趋势。
全球独角兽企业呈现“中美双寡头”态势,it类独角兽企业估值、数量双称霸
清科研究中心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中独角兽企业约为300家。从国家分布来看,中美两国基本包揽了全球绝大多数独角兽,中国独角兽企业个数达到131家,美国独角兽企业以132家位居全球第一。实际上一直以来,两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总体比重都在75%以上。根据2017年上半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统计,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德国位居前五,分别为127家、109家、14家、10家和5家。
中国的独角兽典型代表当属蚂蚁金服,以近1万亿人民币(1500亿美元)的高估值位居全球独角兽估值第一名。美国独角兽企业龙头则当属满足大众出行需求的uber,其估值超4277亿人民币(680亿美元)。英国以奢侈品交易平台farfetch估值超314亿人民币(50亿美元)为首,已于今年9月21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经常被媒体用来与ebay、阿里巴巴相提并论的印度电商snapdeal估值超过440亿元人民币(70亿美元),为印度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德国独角兽企业估值第一名为专注健康医疗领域的otto bock healthcare,其估值约220亿元人民币(35亿美元)。
从全球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来看,it领域的独角兽企业生命力最为旺盛。根据德勤《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全球独角兽企业中it类数量最多为29.8%,总估值占合计规模的25.5%。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推动工业进步的基础层驱动力,如大数据画像、智能云储存、工业互联网等,这些都将推动着人类整体社会的不断进步。预计未来在it领域将涌现出更多独角兽企业。此外金融领域也频现高估值独角兽企业,第三方支付、众筹等金融科技类企业层出不穷并受到市场关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各细分领域已经诞生了一批行业龙头和独角兽企业,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未来行业是否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有待观察。
国家为独角兽企业长成培育沃土:促进“双创”建设,鼓励直接融资,为企业ipo开通绿色通道
在国家促进“双创”建设、推进直接融资等利好的政策环境下,自2014年起创投市场蓬勃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募资额和投资额均快速增长,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2018年初,资本市场积极拥抱新经济,为独角兽企业ipo开通绿色通道,并表示未来将改革发行上市制度,此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机构的投资热情。
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2016】53号),是中国创业投资领域首部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纲领性文件,从丰富多元投资主体、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完善退出机制等九个方面细化了20条具体要求。同时,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对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实行税收优惠、推行区域性人才新政等措施,都为初创企业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正式发布,提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并明确表示对“双创”项目的融资支持,股权投资市场资金端来源趋于多样化发展。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股权投资基金重要出资主体,自2014年以来在政策鼓励下快速发展。中央和各地区纷纷成立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清科研究中心私募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国内共成立1498支政府引导基金,基金募集规模达34,570.47亿元。
北京成为中国独角兽企业第一聚集地,“互联网 ”独角兽企业频现,超级独角兽数量占比超过30%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在引领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及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清科研究中心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共131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46,191.55亿元人民币。
从企业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和浙江是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企业数量分别为57家、30家、14家和12家,数量总占比86.26%,估值总占比94.78%。究其原因,可归于这四个地区管理基金规模位居榜首、产业资源丰富、各类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及高校人才聚集等因素。
从企业行业分布来看,独角兽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是互联网、it、金融、娱乐传媒和电信及增值业务,分别为33家、25家、20家、13家和10家;合计估值排名前五的是金融、it、电信及增值业务、娱乐传媒和互联网,分别为15,691.37亿元、7,551.78亿元、6,944.56亿元、5,258.98亿元、4,493.92亿元。这五大行业频出超级独角兽(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典型代表包括蚂蚁金服、阿里云、滴滴出行、腾讯音乐、今日头条、京东金融等。实际上,无论是金融、it还是娱乐传媒,这些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大多都是依托互联网的形式而存在的。“互联网 ”独角兽企业频繁出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是非常显著的。
从企业估值分布来看,超级独角兽企业共43家,数量占比33%;合计估值38,295.27亿元,估值占比达到83%。此外,估值刚好达到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共35家。从成立时间来看,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最多的年份分别为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分别为20家、28家和24家,合计占比近55%。
企业创始人整体高学历,超过80%具有理工科或管理学专业背景,非“白手起家”独角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独角兽企业创始人整体呈现出高学历、强专业、背景多元化的特点。披露学历的104名创始人均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约占总人数的79.4%,硕士及以上学位63人,占总人数的48.1%,博士及以上学位18人,占总人数的13.7%。从企业地区来看,北上浙吸收“学霸”能力最强,特别是浙江省的独角兽企业中,创始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91.7%。从企业行业来看,互联网和it行业聚集了最多的硕士及以上人才,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电子光电行业则吸纳了最多的博士。
从最高学历专业背景来看,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人数最多,共49人,占比达到54.4%。他们具备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对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有着较深的理解,这和独角兽企业中互联网和it行业的比重较高十分吻合。其次管理学人才有27人,占比30%,且不少创始人是在原理工科基础上进修mba/emba,从而加强自己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此外,30%的创始人都曾在行业的头部企业任职,“小鹏汽车”、“满帮”创始人都曾在阿里集团就职,而“网信理财”、“出门问问”等独角兽创始人曾在谷歌就职。
此外,名单共131家独角兽企业中,有26家均起步于企业内部孵化,数量占比19.85%,孵化独角兽合计估值24,677.01亿元,估值占比达到了53.42%,超过了一半。这些非“白手起家”独角兽,背靠孵化企业包括资金、人力、技术、客户等多方面的丰富资源,在业务拓展、抵御风险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从企业孵化独角兽估值占据名单“半壁江山”来看,背靠大树的创业项目似乎更容易发展壮大并得到外部投资人的认可。高估值孵化独角兽包括蚂蚁金服、阿里云、京东金融、京东物流、陆金所、腾讯音乐,就分别出自阿里巴巴、京东、平安集团、腾讯。
内部孵化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估值最高、涉足产业最广的即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共7家独角兽企业,涵盖了金融、it、物流、娱乐以及生活服务等各个领域,大多以“互联网 ”模式切入等其他传统行业。平安集团和腾讯紧随其后,各孵化了3家独角兽企业。京东集团旗下虽然只有2个独角兽京东物流和京东金融,但估值均超过了200亿元,跻身超级独角兽行列。总体来说,企业进行的内部孵化,通常是出于战略布局考虑,以求能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或基于已具备的资源优势进入新领域。
独角兽企业吸金能力强,优质“捕手”中pe与vc平分秋色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共有510家机构参与了121个独角兽的投资,披露金额的累计投资规模达到5,260.22亿元。独角兽企业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吸金能力强,2015-2017年吸收投资金额占比持续在15%以上。成立日期较早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一批独角兽,进入了高速成长期,融资额度相对更高;而最近两三年成立的一批企业“野蛮生长”至跻身独角兽行列,也离不开投资机构“烧钱”式的资金支持。
从机构类型来看,“捕中”独角兽最多的是pe,共有200家pe参与了独角兽投资。pe机构偏好投资项目成长期,相对其他类型机构投中独角兽的概率也相应更高。紧随其后的是vc和战略投资者,分别为147家和115家。战略投资者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活跃度不断上升,已成为培育初创企业发展壮大的一股重要资本力量。
“捕获”独角兽数量大于10的机构共11家,vc和pe机构平分秋色各5家,此外还有一家早期机构。红杉中国位居榜首,共投资40个独角兽,即30.5%的独角兽在发展过程中均得到红杉中国的资金支持。红杉中国投资布局广泛,涵盖了名单中的大部分行业,其中互联网行业最受青睐。实际上,不同机构根据各自的布局策略,均有不同的投资偏好。真格基金作为一个早期机构,“捕获”11个独角兽的成绩可谓相当亮眼。投资轮次大多均从天使轮或a轮开始,并持续参与后续轮次的融资,直至投资标的跻身独角兽行列。
资金实力雄厚的知名投资机构仍是初创企业成长的重要支持,不仅“品牌效应”可以吸引其他机构跟投,企业后续发展也更容易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看出创投市场的“马太效应”,已获得高额融资的项目“吸金”能力愈强。各类机构均涌入参与独角兽投资,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独角兽估值的泡沫。
结语
中国独角兽企业成长于“创业黄金”时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发展基础,同时股权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给优秀的创新创业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此大环境下,诞生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其中一些发展壮大成长为独角兽企业。但不可忽视的是,独角兽企业只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企业,未来将不得不应对来自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的各类风险。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优质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未来在资本和政策的双重支持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预计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现阶段,全球对比中国独角兽企业,所属行业分布还有何区别?为何中国独角兽企业扎堆北上深等地区?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何以获得高估值?收获创业成果的独角兽创始人除了学历优势,又分别具备哪些背景和特质?非“白手起家”独角兽可以从孵化企业获得哪些支持,同时又要面临什么阻碍?优质独角兽“捕手”分别有什么样的投资布局?未来独角兽企业发展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2018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为您一一揭晓。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作者:万潇】本文由清科研究中心原创,版权归北京清科创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有,如需使用/转载请注明出处。